受災群眾不愁住不愁吃穿 ? 日子越過越有盼頭
在四川省瀘州市瀘縣嘉明鎮(zhèn)團山堡村,82歲的金正方和老伴兒站在自家新建成的院子里,再次看到熟悉的應急人,臉上情不自禁地露出笑意,眼角閃爍著淚花。
春節(jié)前夕,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9·16”瀘縣地震受災較重的嘉明鎮(zhèn)、福集鎮(zhèn)、玉蟾街道等地探訪,再次看望了金正方老兩口兒。
“老人家,新年快樂,我們又來看望你了。天氣冷了,要穿厚點,不要感冒了。”瀘州市應急保障中心的工作人員一邊為老人鋪上帶來的厚棉被,一邊叮囑老人注意防寒保暖。得知老人半月前搬進了新家,心系老人冷暖的應急人又為他們送來了大米、食用油、棉被等物資,同時也準備了新春紅包,祝福老人過一個吉祥如意的春節(jié)。
“這個冬天夠吃夠穿,能夠溫暖過冬了?!泵鎸@些應急人,老人開心地分享自己的喜悅,“房屋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修起來了,自家收獲的谷子堆滿了大半間屋子,不愁住、不愁吃穿了。這個春節(jié),我心里格外踏實?!闭劦叫履晷脑?,老人咧開嘴笑著說:“希望自己養(yǎng)的兔子長得白白胖胖,能賣個好價錢!”
持續(xù)跟蹤受災群眾過渡期安置、生產(chǎn)生活等情況
前期,瀘州市應急管理局、減災辦等協(xié)調、組織、調撥了棉被、棉衣褲等價值近300萬元的御寒物資送到受災群眾手中。隨后,該局加強對冬春救助政策落實、資金到位等情況的指導、督促,并持續(xù)開展“走服引”,引導群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該局聯(lián)合財政等相關部門,對驗收合格的新建住房按照政策及時撥付災后重建資金,持續(xù)跟蹤受災群眾過渡期安置、生產(chǎn)生活等情況,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過節(jié)。
“御寒物資是否已經(jīng)發(fā)放,過渡期生活救助資金是否已經(jīng)落實?”1月下旬,瀘州市應急管理局和該市財政局組成聯(lián)合工作組,對災后重建和救災款物使用情況進行督查,確保每一件救災物資都發(fā)放到受災群眾手中,每一筆救災款項都用在災后重建的刀刃上。
“目前,全縣組織發(fā)放棉大衣、棉被等冬春救助物資7000余件。1月中旬,按照‘政策到戶、摸排到戶、發(fā)放到戶’三個到戶原則,第一批安置補助資金1.9億余元也已發(fā)放到戶到人?!睘o縣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縣還將于春節(jié)前,及時把各級下?lián)艿亩号R時生活救助資金412萬元發(fā)放到戶到人,保障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災后“重建鍵”變成“快捷鍵”
辣椒紅、臘肉香,臘月里的瀘縣透著濃濃的年味。在瀘縣福集鎮(zhèn)小沖子村4社,一棟嶄新的樓房格外引人注目。潔白的外墻、火紅的燈籠、喜慶的窗花、敞亮的客廳,都見證著家的溫暖。
地震后,鄭剛的房屋被評定為D級危房,在政府的幫助下,經(jīng)過3個月的修建,冬至前夕他住進了新房。鄭剛說:“沒有黨和政府的關懷,就沒有如今的新生活。房屋修建過程中,應急人員常來提醒我們注意安全,還陸續(xù)為我們送來了羊肉湯、水果、牛奶等。”穿著之前收到的防寒服,鄭剛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房子能這么快建起來,很感謝黨和政府。我們的日子越過越有盼頭!”瀘縣玉蟾街道古二井村的黃修榮也期待在新家過的第一個春節(jié)。近120平方米的新家里,冰箱、電視、洗衣機等一應俱全。72歲的黃修榮笑在臉上,甜在心里。新房住上了,生活殷實了。
據(jù)“9·16”瀘縣地震恢復重建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瀘縣已有1.8萬余戶受災群眾住進了新房。為了把災后“重建鍵”變成“快捷鍵”,該市應急辦、減災辦不舍晝夜,統(tǒng)籌組織各級各部門和專家力量,震后21天全面完成災損評估,為災后重建提供技術支撐。當前,除了鼓勵動員受災群眾原址重建外,瀘縣還規(guī)劃建設了20個新村聚居點。全縣將在2022年底前完成住房重建、設施恢復,2023年底前完成設施升級、產(chǎn)業(yè)重建。
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步伐加快
災后重建帶來的不僅是幸福生活的重建,也推動基層應急能力建設步伐加快。
瀘縣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瀘縣已建成嘉明、太伏臨港園區(qū)2個中心消防救援站,縣、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應急救援隊伍353支4433人,建起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庫1個、鎮(zhèn)級20個、村級305個,儲備搶險救援物資裝備17萬余件。
瀘州市應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要在瀘州構建起以《突發(fā)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為核心,部門預案、基層預案、企業(yè)預案、重大活動預案為基礎的“1+N”應急預案體系;建起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統(tǒng),建成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qū)34個、避難場所41個,可同時容納200余萬人緊急避難避險;建起以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政府綜合應急救援隊為主力,專業(yè)隊、專家隊、企業(yè)隊等為支撐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成由29個消防救援站、126支鄉(xiāng)鎮(zhèn)(街道)應急隊、1486支村(社區(qū))應急分隊組成的“一主兩輔”基層應急隊伍。面向“全災種、大應急”,實施‘1+N’能力提升行動、聯(lián)合訓練拉練,針對災害事故多點并發(fā)、多災種耦合等應急課題,常態(tài)化開展多災種、全流程、全要素應急實戰(zhàn)演練,著力向“一專多能、一隊多職”轉變。
截至2021年底,瀘州市累計投入2.9億余元,建成市綜合應急救援基地,組建全國第一支消防機器人大隊,配備無人機、超輕型衛(wèi)星站、主戰(zhàn)消防車、指揮車等先進裝備,厲兵秣馬切實提升戰(zhàn)斗力,隨時做好應對災害事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