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才港”北京豐臺開港 創新創業優質資源“一港匯聚”
集成產教融合、技術轉化等九大功能助力人才事業發展,建立人才服務管家團隊,提供“醫、教、行、悅”等“不設限”服務,守護人才“幸福生活半徑”……12月21日,北京市首家集“政務+文化+市場+生態”要素于一體的“國際人才港”在豐臺正式開港。
創新創業優質資源“一港匯聚”
“國際人才港”坐落于南中軸地區的豐臺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置了“人才研修院”“服務專窗”“人才會客廳”等空間,具備人才服務、成果對接、專窗服務、生態展示、交流會客等多種功能,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務,推動為人才服務從“能辦”向“好辦”“快辦”“辦成”轉變。
“國際人才港”集“政務+文化+市場+生態”要素為一體,構建“市-區-街”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堅持政務服務“優”無止境,統籌170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面向人才提供就業創業、政務咨詢、政務幫辦等服務,集約化鏈接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訓、金融服務、法務服務等各方資源,厚植人才成長沃土;不斷豐富拓展文化內涵,傳承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軸文化,承載更多國家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核心功能,成為對外交往的新門戶與會客廳;激發市場活力,鏈接市場資源,探索打造產業科技創新支撐體系,為企業和人才搭建平臺,利用市場化手段開發和配置人才資源,最終實現政府有為、市場有效、人才發展、產業升級的積極效果;著力整合資源,優化服務職能,全方位打造人才創新發展生態體系。
“國際人才港”聚焦人才服務、產教融合、技術轉化等九大功能建設,圍繞“政策領航、服務護航、能力續航、賦能智航、發展遠航”五大板塊,不斷優化政策機制,全面暢通市場渠道,對接市場資源,為優秀人才和創業企業提供從“小規模”到“大市場”的全鏈條支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撐。
北京市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表示,豐臺區著力打造人才品牌,全面構建人才創新發展的生態體系;積極促進產才融合,加快推動人才和產業要素集聚;注重拓寬國際視野,持續營造開放包容的人才交流環境。豐臺區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形成了城市與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良好格局。隨著“國際人才港”開港,豐臺將持續鏈接國內外優秀人才和創新資源,吸引四海英才來豐臺大顯身手。
打造“人才管家團隊”,提供“不設限”服務保障
據了解,隨著“學子回家”“豐澤計劃”等人才工作品牌效能不斷提升,區域人才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人才質量顯著提升,從高端科技人才到優秀青年創業者,人才的集聚為區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本次“國際人才港”開港,將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持續構建以區委統籌、66個街鎮委辦局為成員單位的豐臺區“人才服務專員”工作機制,組建人才管家服務團隊,為各類人才提供“50+1”的全方位服務保障。“50”即政策支持、技能提升、政務服務、文化休閑等5類50項“一站式”服務事項,“1”即通過“一對一”管家式服務,以需求為導向,為人才及家屬提供“不設限”的生活服務。同時,統籌各街鎮設立“人才驛站”,打通人才服務的“最后一米”,真正將服務送到人才家門口,做到“誠意無限、服務無限”。
“‘人才管家團隊’依托‘國際人才港’服務主陣地,圍繞住房安居、醫療保障、交通出行等諸多方面,提供跨領域、全方位服務。我們將不斷優化機制,提升人才服務質效,讓人才在豐臺安心發展。”豐臺區“人才服務管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為了進一步打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為來區人才提供便捷的出入境服務,本次活動,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發布了《豐臺區提升人才出入境服務支持人才高地建設的九項措施》,結合“國際人才港”建設,為中外籍高層次人才提供出入境“專窗辦”、加急簽注“港澳通”、優先申領“五星卡”等優質服務。同時,《措施》深度聚焦“兩區”建設、重點功能區建設,主動服務區域“倍增追趕、合作發展”,持續優化工作機制,釋放政策紅利,進一步促進國際人才集聚。
“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往來的便利化,對于推動區域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探索、不斷優化出入境便利舉措,疏通’難點’’堵點’,為來區人才提供更加精準、優質、高效的出入境服務。”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