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研發同質化?科興制藥長期空間顯現
(原標題:如何打破研發同質化?科興制藥長期空間顯現)
【資料圖】
證券時報網訊,8月26日,科興制藥發布2023年半年度報告。公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6.49億,同比增長3.11%;研發投入1.95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30.01%,較上年同期增加1.15億元,增長145.28%,其中,包含資本化研發投入約7000萬。
營收保持增長,堅定投入研發
科創板上市以來,雖面臨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和多種超預期的困難挑戰,科興制藥的營收依然保持逐年穩增,2020年營收同比增長2.48%,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5.32%,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2.39%,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既定的戰略指引下,圍繞“狠抓產品引進、堅定研發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的經營策略,堅持“創新+國際化”,充分發揮企業管理優勢,經營取得亮眼成績。
科興制藥建立了立體化、多層次的銷售渠道,并積極拓展線上銷售,上半年,公司緊抓互聯網醫藥發展機遇,積極拓展電商渠道,其益生菌產品“常樂康”正式登錄京東大藥房,上線至今短短3個多月,就在京東排行榜“腹瀉用藥榜”中排行前三。
除此之外,科興制藥其他幾款核心產品市場排名穩居前列,并且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據北京國藥誠信資訊發展有限公司的2023年上半年數據結果顯示,“賽若金?”國內短效注射用人干擾素的市場占有率連續多年排名第一,占有率為41.91%;“依普定?”在國內人促紅素的市場占有率為15.93%,排名第二;“白特喜?”在短效人粒細胞刺激因子市場的份額為6.45%,排名由第七躍升至第五。
公司營業收入不斷攀升的同時,持續加大、加快研發投入,上半年研發投入1.95億元,相當于2022年全年的研發投入金額。由此可見,科興制藥不甘于目前的業績體量,積極尋求創新突破,不斷做強自身的藥品商業化硬實力,具有充足的“造血”能力支撐新品研發和技術升級,“大舍大得”,不著眼短期收益,用心長線經營,持續積累未來增長動能,朝著“百億俱樂部”進發。
“創新+引進”雙管齊下,產品管線脫胎換骨
從2023年半年報披露的研發管線來看,較2022年年報披露的研發管線有一些變化:新增GB21實體瘤和GB22消化道腫瘤兩條管線。目前單抗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腫瘤治療中廣泛應用,但在實體瘤中應答率不足、繼發性耐藥及不良反應問題也限制了其臨床價值的發揮。開發具有更高治療應答率、減少耐藥發生、更低不良反應率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具有極大的臨床需求。因此公司立項GB21項目,開發新型的抗體類免疫檢查點藥物,提升免疫治療在實體瘤治療的臨床療效。
中國是胃癌的高發區,胃癌的年發病率和死亡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國內胃癌患者確診時多處于進展期,會錯過早期手術治療的時間窗,而化療藥物副作用廣泛,生物靶向藥選擇少,存在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通過GB22項目,研發新型抗體藥物,實現對胃癌等消化道腫瘤的有效治療。
在最新管線中,值得關注的是GB10眼底疾病、GB14重組膠原蛋白。
科興制藥GB10瞄準眼底疾病用藥市場——國內百億級黃斑變性市場。人體眼睛視網膜中有個被稱為“黃斑”的區域具有感受光線的能力,因此一旦黃斑出現病變,視力就會受到較大影響。根據EvaluatePharma的數據,2022年全球眼科藥物市場規模約210億美金,其中視網膜疾病藥物占70%(約150億美金)。公司GB10管線為雙靶點設計,靶向抑制血管增生和血管滲漏、維持血管的穩定性,同時減少炎癥,具有成為國內視網膜新生血管疾病治療藥物best-in-class產品潛力。
據科興制藥研發負責人介紹,GB14是一款高活性、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的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相比肉毒素、透明質酸,重組人源膠原蛋白不僅可以達到填充的效果,還可以修復老化,誘導細胞再生,易被人體吸收,并且在安全性和活性上更具優勢。而國內注射類面部年輕化解決方案暫時僅有一款獲批的可注射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產品,尚處藍海。公司GB14重組III型人源化膠原蛋白也能充分利用其積累多年的成熟重組蛋白技術平臺,快速推進,市場前景廣闊。
科興制藥自科創板上市后,通過“自主研發+產品引進”的差異化布局,已形成在抗病毒、腫瘤、血液、自免、內分泌領域的多產品覆蓋。公司2023年上半年與正大天晴和甫康藥業達成出海合作后,截至目前,已累計引進9款重磅產品,包括貝伐珠單抗、英夫利西單抗、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四款單抗藥,和白蛋白紫杉醇、抗新冠口服藥SHEN26膠囊、利拉魯肽、馬來酸奈拉替尼片、來那度胺。加之自主在研的產品“長效GC”、“干擾素吸入溶液”、“人生長激素”、“重組膠原蛋白”等多條管線,充分顯露科興制藥的“創新”基因,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生物醫藥科技企業,科興制藥積極布局差異化研發管線,在科創的道路上步履不停,精益制藥,造福患者。(齊和寧)
關鍵詞: